一般人大概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和心地纯朴的人相处,或者,和表达了真诚思想的艺术品相接触,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会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我和梁天柱先生的一些接触中,他的言行和画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从中得到许多感悟和启发:做人要纯朴、自然,画画要表达真实感情。我去过梁老的寓所,严格地说,那不是真正的住房,是地地道道的“阁楼”,是像上海三十年代失意文人居住的“亭子间”。爬上去要经过摇摇晃晃的、狭窄的木楼梯,房顶是斜坡式的,最矮处人直不起身子。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是卧室,会客室,也是画室。就在这狭小的天地里,梁老创作了数以千幅的水墨画,最大的有几十尺长。对这破旧简陋的住所,梁老和他夫人似乎已很习惯,好像他们天生就该住在这个地方。即使这里夏天常常停水,每隔个把月要请人换煤气罐,他们也没有怨言。我看梁老精神上很富有充实,他一心扑在艺术上。他只知道耕耘、奉献,不知道什么是物质上的享受和舒服。梁老真像牛一样,吃的是草,献给人们的都是奶。
读梁先生的画有好几年了,我有常看常新的感觉。他画得那样随意自由而又合乎法度,画得那样有传统精神而又有生活气息,笔墨又是那样苍劲雄健而又浑厚华滋,毫不夸大地说,他的画风不仅自成一体,而且有很高的美学品格,耐人寻味。他的画写的是真性情和真实感受,有强劲的内在力量。梁先生的艺术能达到如此水平,一是由于他有独特的禀赋和素质,二是由于他的勤奋好学。他从小酷爱绘画,虽然身不由主地选择了医生职业,可他利用一切可能画画,甚至在方圆只有几寸的处方单上,也画了不少山水构图。早期他的山水画颇得黄宾虹艺术之精妙,可是他不满足于继承一家一派之长,也不愿在传统文人画中讨生活。他在饱游南北大山名川和参观传统绘画宝库敦煌之后,决心走革新之路。他从两方面着手:加强线的表现能力和注意色彩的运用。他不断探索绘画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从而受到海内外水墨画界的关注。1991年中国画研究院破格聘请梁天柱先生为该院特邀画家,就是具体的证明。
梁先生应邀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展览,将会使画界和观众对他的创作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我深信,梁先生朴实无华和雄健深沉的画风,定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好评。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全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前《美术》杂志主编 邵大箴
(一九九三年八月廿九日于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
注:本文为《梁天柱山水画展》所作的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