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左笔书法家 ——费新我

作者:青岛英德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2-04-29 20:40:51

  走近古镇双林“庆苑公园”,但见“费廊”和“新我亭”交相辉映,令人观注。它们是由香港爱国同胞沈炳麟先生捐资建造,旨在纪念已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

        费新我(1903—1992),名醒吾,字立千,立斋。湖州双林人。他是用左腕运笔而名闻遐而的当代著名书法家。立志在书画。费新我15岁时到上海一家商号任典当帐房,他从小爱书画,用一种“小大由之”的湖笔练字。这种笔有明显的“软性”,大小楷都可以写,空余时,他临行书《梅茬诗帖》,尔后,临写颜真卿《大麻仙姑山仙坛记》及苏东坡《醉翁亭记》。

        25岁那年,费新我读了《书法正宗》一书,大受教益,对书法有了较系统的认识。31岁时,决意搞书画艺术,他把名字“省吾”改为“新我”,不顾一切,舍弃了帐房先生的工作,潜心学习书画艺术。1937年,日寇进犯,上海沧陷,举家逃到苏州。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苏州,他买了些旧书、旧碑帖,重新临写字帖。

        (1)立志在书画

        解放后,费新我进入了艺术的春天。在进江苏国画院前后,他陆续编写了《怎样画毛笔画》等书。以后,临摹吴道子《天王送子图》,费晓楼《百美图》长卷及任伯年大幅人物画等。其间,他创作的《刺绣图》荣获文化部大奖。1956年,他到内蒙体验生活,回苏州后用7个多月时间完成了国画《草原图》长卷,生动展现了辽阔草原一派欣欣向荣、朝气逢勃景象。著名画家丰子恺为此画著文,赞扬它是内蒙古的《清明上河图》。由于艺术的成就,费新我54岁时进江苏国画院,成为专业画家。以左笔书法名世“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

        中国画的特点,就是用书法的笔意写出对象的生机和情趣。前人工画者均善书。传说唐代的吴道子由于学习了书法家张旭的笔法才成为千古画圣。

        费新我深悟“书画同源”的道理,在勤奋习画的同时继续在书法上下苦功。习楷书从颜真卿入手,然后北朝碑版,摩崖石刻,汉录、秦篆无不揣摩临习,行草书则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孙过庭《书谱》、李邕《云麾将军碑》等下力尤勤。

        (2)以左笔书法名世

        然而,在他56岁时,正当作为一个艺术家功力已深、大有作为之时,忽然祸从天降,他赖以挥毫的右手突患结核性腕关节炎。医生诊断,恢复无望。一个书画家,不能运笔,岂非等于艺术生命的终结。但是他不甘心听凭于命运的安排。他尝试、探索改用左手。他曾经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试着用左手运笔,先作画,觉得很难胜任。练字,开初好像亦难。但立下志愿,知难而上,专攻书法,不管它有无前途,认真尽力地干下去。”使惯右手的人改用左手,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执笔亦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悬腕悬肘。一切从头开始,从画平坚直、点画撇捺练起,求起笔藏锋,运笔中锋……。稍感自如,然后再在前入墨迹中求准绳找规矩。还是从溯二爨,龙门二十品,郑道昭《云峰山刻石》,以及《瘗鹤铭》、《经石峪》等,行草书临颜书《争座位》、《祭侄稿》,又兼习章草,并留意秦汉竹、木简,及近代杨沂孙写的《说文部首》、吴昌硕的《石鼓文》等都曾揣摩临习。

        左腕运笔,势逆笔反,与右手相较,反增添了一种奇拙的韵味。但由于运行生涩,又易产生霸悍之气,他就专门挑选了唐玄宗《脊鸟令鸟颂》临习,取其温润圆浑,以舍弃自己笔下的粗犷不羁。无论临碑临帖,他主张要认真临摹,临其意、摹其形,最后必须“得意而忘形”,不受一家体所囿。既专工又博学,融会贯通,把前人的精髓化入自己的作品中去,才能达到“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他曾经是一位有成就的画家,虽弃画习书,但画家的灵感仍蕴育心胸。他认为书法艺术并非单纯的文字组合,书法的多样化与文字的规范化是不能等同的。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他不断探索书体形式和文字内容之间的艺术统一。对书法中的分行布白、参差避让、浓淡枯湿,甚至落款钤印,力求与文字内容相协调。

        1981年初夏,费新我去莫干山,应主人之邀书写陈毅同志《莫干山纪游诗》留念,“莫干好,大雾常弥天,时晴时雨浑难定……”费新我笔醮清水再舔焦墨,然后信笔捷书、一气呵成。整幅作品浓淡滋润,自然晕化,字里行间仿佛被顷注入莫干山沁人心肺的雨雾之气,读之恍若盛暑顿消。1982年1月底,费新我应邀去日本东京、大阪两地举办个人书展,并由他向日本同行作书法艺术的学术讲座。费新我畅谈了自己在艺术创作上的见解、体会和心得。听者反应热烈,日本著名书法家村上三岛即席发表讲话,高度评价他的书法艺术才能。并称誉说:“费新我先生不仅是一个艺术家,而且是一个哲学家,是一个有志之士。”1984年去美国观摩西方画艺,与华裔美术家们交流汉字书法经验。至1988年间,他多次在郑州、南京、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费新我把毕生精力奉献于书画艺术。曾担任过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分会副主席、湖州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是一位造诣很深的著名左笔书法家。他的书画俱精,其隶法古拙朴茂,楷书敦厚,行草不受前人羁绊,参以画意,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中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曾赋诗道:“秀逸天成郑遂昌,胶西金铁共林翔,新翁左臂新生面,单势分情韵更长。”费新我的书法艺术还博得国外的赞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将他的墨宝作为珍品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美国总统卡特见了他的书法艺术爱不释手,收藏于卡特博物馆内。1991年8月,费新我88岁时,又受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评议委员会的邀请,去新加坡讲学和举办“八八书法展”,受到热烈隆重的欢迎。

        (3)“还金”于家乡

        费新我对家乡的感情特别深厚。他说:“湖州是我的生母,苏州是我的养母,做人不能忘国家之本,也不能忘家乡之根。”他的每件作品上都要盖上“吴兴费氏”的方印,每次中外书展中他都介绍自己是湖州(吴兴)双林人,以此来宣传提高故乡的知名度。

        他有一枚心爱的刻有“吴兴”二字的铜印,伴随他使用过大半生,当经过有关专家鉴定得知是元代书法家赵孟兆页使用过的印鉴后,就忍痛割爱,转献给湖州博物馆(现收藏于湖州博物馆内)。

        十多年来,费新我为《吴兴报》、《湖州日报》题写了报名,为《湖州社会科学》、《水乡文学》、《市图书馆信息》题写刊名,为湖州中专题写校名,为湖州体育馆、湖州游泳馆、湖州图书馆,德清图书馆题写了馆名,还有湖州第一毛纺厂、省机电公司……都是不计报酬,乐于奉献。一次他参观双林虹桥堍的“还金亭”,说:我出资重建“还金亭”,一方面是为了发扬古人的“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为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作点贡献;再一层意思人家是不知道的,我把家乡的单位和个人寄给我的礼金存入银行,积蓄起来重建还金亭,也是我还金于家乡的人民。

        他去双林庆苑公园看“费廊”时,说:湖州的领导和家乡的父老乡亲待我不薄,比我的居住地苏州还亲,我总要为家乡留下点有用的东西,以报乡恩。“费廊”内的碑刻我是经过多年的构思和精心撰写而成的,一则表达我的思乡之情,对幼年的美好回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二则也是对故乡的赞美,使外来游人更好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也可为故乡点辍一下风光名胜,这件事可以说是完了我多年的心愿。

        费先生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也十分关心,他告诉记者,《湖州日报》是天天必读的,多了解一点乡情,想想自己可以为之做点什么。当得知家乡建造新的图书馆时,对湖州重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很高兴,他不顾80多岁的高龄,亲自在家里整理出500多册图书,其中有些是具有参考价值的书画艺术精本,也有从日本、新加坡带回的展品影印本,都送给市图书馆收藏。还专门花钱购买了一套《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的精装本赠送给市图书馆。市图书馆也为他专设了“费新我赠书柜”以作纪念。当他知道湖州为发展教育事业,即将成立“教育基金会”时,当即寄来500元和一幅五尺长的书法条幅转交给市教育基金会。

        费新我曾在《我的摇篮》一文中深有感情地说:“吴兴,水木明瑟,鱼蔬鲜盈;有三碑遗泽,丹旭先型;有孟兆页官姬,音页事流芬,更有名世湖笔,特品裱绫。吴兴,我的摇篮,我的褓囊。”

 

(转自搜艺搜)


    首页   |  关于美术馆  |  艺术家  |  书画名作  |  展览  |  新闻动态  |  联系我们

    电话:13906398808  13954221152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昌乐路1号乙-16
    Copyright 版权所有 2022 青岛英德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10635号-2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