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希强
“我有很多缺点和毛病,也有许多优点和长处,前后相加除二,等于普通平常。”如同在上下左右二度平面画纸上进行绘画一样,画家高东方对称地把自己勾画出来。近距离和高东方攀谈,一如欣赏他的水彩画,在水与彩的叠加、混合中,展露出水色交融后的透明、温润、轻松、流畅……
绘画:破解“色相”
如果把高东方第一支画笔看成一株初栽的小树,至今点数的年轮已有38个。刚过“知天命”之年的高东方,曾经是北海船厂一名教师、青岛工艺美校的高级讲师。工作岗位虽充满了光与色的多重变换,然他的画笔,却一直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中游离。眼下,他是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的副教授,每天在讲台上,向学子们传授着“色相的秘密”。
绘画是画家情感的宣泄,要想作品感动观者,画家先得自己感动。感动着你的写生,感动着你的色彩,感动着你的画面,当这些感动形成纵情的冲动一挥而就,一幅好作品就成功了大半。这是高东方时常向学生传递的绘画“技法”之一。
高东方作画,常常胸无成竹,狠呈“发呆”状,这一时刻,常常发生在临近大批创作的前夜。此时,高东方会把自己封闭于画室,室内随处都摆放着写生的原稿或参考照片以及未完成的新作。他双手抱胸,没有什么特定的表情,迷离的目光,散落在随便的某个角落。
在状如思索、没有思索、经过长时间“把自己幻化成一片空白”之后,他会突然兴奋起来。于是一张张精细之作,相继诞生。“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便选择什么样的哲学。”费希特的观点,被高东方潜意识地嫁接到水彩绘画的创作中。
家庭:夫妻“同道”
高东方喜欢下雨,最爱在郊区公路上驾车冲击积雨的水潭,那种突然被积水强行减速的感觉,会让他体验什么叫纯粹的意外惊喜。生活中的高东方非常喜爱小动物和小昆虫,他在追寻自然回归、关爱生命、表达责任的同时,也把小生命看成是会移动的被写生体。
高东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写生是他绘画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郊外的小村庄,在充满色彩的原野上,他总能将自己的心迹与大自然紧密相连,互为交融。他认为保持一种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天真情愫,是艺术家不可缺少的心态。
高东方的绘画道路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他说,家庭就像水彩绘画,需要冷暖色彩的相互依存、交融、渗透。无论色调怎样丰富多彩、怎样的厚重,都要有透明感、生动感。高东方把妻子好有一比,他说妻子是家庭调色盘中的高级灰,她色彩稳定,过渡、包容。不论和什么样的颜色调和,都不失其整体的融合,总是能对主题起到铺垫和衬托的作用。
朋友:结交“忠孝”
高东方的朋友数以百计,许多朋友的孩子受其教导或影响,走进了高等艺术学府。每年美术类学院招生前夕,都是高东方最忙碌的日子。他工作之余,穿梭于城市的区间,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目光,反复传授着色彩的运用、构图的理解。在重复的强调劳累中,高东方并不伟岸的身躯在圈里圈外朋友们的心中,日益高大起来。不曾知道高东方怎样孝顺父母,但他交朋友的唯一原则是,朋友必须诚心地孝敬家中老人。否则,高东方会和他形同陌路。
高东方在水彩画学习方面,一直师从老画家晏文正先生,崇尚老校长、著名水彩画家宋守宏。对于师长的恩惠,高东方总是念念不忘,敬爱有加。
转自《青岛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