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自然之道——浅议王冠惠花鸟画

作者:青岛英德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2-05-05 18:07:10
        王维明

        传统中国画之品评,向来有神、妙、能、逸四品之标准,其中以逸品与神品为最高水准。然而翻开美术史的篇章,在将近两千年的中国画发展历程中,尽管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绘画大师,也留下了大量经典名画至今收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但在古代批评家们的眼中能称得上“神品”的并不多见,至于“逸品”,更是寥若晨星,唯有徐熙之花鸟与倪云林之山水,为世人所公认为“逸品”之典范。但若果真以此四品来关照古今之中国画,能够称得上能品与妙品者已实属不易矣!  

        然而,绘画艺术终究不再只是文人的“自娱”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越来越被更多的高知人群所青睐,也正逐渐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尤其是花鸟画,在粉饰大化的同时,艺术家们也应该表现一些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即古之所谓绘画应具有“成教化,助人伦”之社会功用。     绘画应该是源于生活的真情流露,而不应是沉溺于笔情墨趣的无病呻吟。好的绘画作品必然是那些外师于造化与传统,再中得于心源的高级精神产物。  

        在画家王冠惠先生的花鸟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那股源于自然的生命的律动与节奏。其笔下之牡丹、荷花、芙蓉,以及四君子等作品,皆能得自然物象之理法,又能融其心境于画境,既给人以自然灵动之视觉享受,又不失古朴淡雅之艺术格调。

        冠惠先生向来主张写生正派,以自然为师,在一花一草之间寻觅着自己那份对于艺术的感动。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花花草草,在画家的眼中却时常是别有一番风味,恰如佛家所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

        因为其画多以自然为粉本,故冠惠先生之花鸟时常能以“生”气动人。写生之道,其本旨在于向造化借以“生气”也,此气若能和画家胸中之“意气”融会贯通,则画之“生气”备矣。唯有如此,也才能真正变自在自然为画中之自然。绘画之“自然之境”,当是艺术的至高之境。此境何以求之?应在融汇造化之“生气”与胸中之“意气”的同时,在结合以书卷之“文气”,三气合一,则“自然之境”生矣。

        是故冠惠先生在立足于自然的同时也从不倦怠于向传统哲学思想的学习与探讨,在书与画的海洋中尽情陶冶着并不断升华着自己的艺术境界。

        艺途漫漫,行文至此,笔者想用潘天寿先生的一句话来作结:“画事需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识见,厚重渊博之学问,广阔深入之生活,然后能登峰造极。” 


(转自新浪微博)


首页   |  关于美术馆  |  艺术家  |  书画名作  |  展览  |  新闻动态  |  联系我们

电话:13906398808  13954221152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昌乐路1号乙-16
Copyright 版权所有 2022 青岛英德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10635号-2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