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回忆书法大家王遐举

作者:青岛英德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2-05-05 19:27:29

张维


        1991年底,我从新疆吐鲁番回到延安的甘泉县。年底放近两个月假,我背起我的笔墨纸帖,到北京去拜访著名书法家王遐举先生。第一天坐汽车到了西安,连夜坐上火车第三天晚上到了北京。到了王老的家里,王老看着我一身的疲惫,忙叫我坐下,给我倒茶。这种热情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中午,王老在他的书房里给我看我的作品,讲的深切。他当时给我说的一句话,到现在我也记得清清楚楚“书画家要一定记住,永远说自己不行,才能永远前行,也许就是有本事说自己不行,才能悟到一点书法真谛。书画家是个公众形象,只要有了一点名,就沾沾自喜,是不行的。有些搞学术的人,把地位和学术混在一起,这个要谨记”王老用他自己朴实的言行,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对我说:“你平时忙,一定要经常静下来好好读一些书。”从这次谈话中我感到王遐举先生是一个非常谦虚而又十分好学上进的人。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我在新疆克拉玛依、吐鲁番、陕北生活,条件艰苦,王老经常在电话告诉我,要注意身体,照顾好妻子孩子等等,活脱一个长辈。王老说,现在社会发展了,道德发展还没能同步。事业要做好,身体要保重,家庭要和睦,做人永远最重要。在王老面前,我永远是个学生,虽然有了些生活的经历,但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行为还不成熟,多听师言,多听人言,少说多做,才能真正地完善自己。会感恩就会爱,会爱就有大成就。

        王老对我那个时期的书法评价确实很高,他认为我有一定的书法天才,我把这些话进行发表,我感到有些耳热,他对我说,常怀一颗平常心,处事低调淡定。对我书法的建议主要说了两点:一要认真地临古帖。二是练字的时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诀窍其实就三个字“临古帖”,或者说详细一点就是认真临古帖,此外没有别的。其实,这也是先生自己的经验之谈。古帖就是最好的老师。我几十年练字基本上就是按照先生这样的指导而进行的,广泛地临习古代的优秀书法,把古人的长处都学到手,然后将它们融会贯通,集百家之长,就像蜜蜂采百花之精英,酿自我之甘蜜一样,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直到1992年底回家过年才又给王老打过一个电话,拜年或叙收藏。那次告别王老后,我心里一直很激动,久久难以平静。王老是个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居然在弟子面前说这些谦虚教诲的话,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王老对我说,人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独步的思想才可以有超越前人的书法和笔墨。现在回想起来,王老的对我的教诲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他这种襟怀、真实如磐、谦逊踏实的学风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王遐举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在中国书法艺术这块园地里已辛勤耕耘70余载。他出生于湖北荆州监利县。他的父亲读书不多,却极好写字。坐则划地,饭后使用筷头沾水在桌上划字,写的行书非常花哨好看,乡人都请其书写家中神龛字及春联。王遐举童时受其父亲写字的影响很深,9岁时学校放春节假回家,乡人就请他写春联,写得和父亲一样好看,乡人都很惊奇。 稍长,王遐举学习父亲写字的方法与技法,都有所发展与改进,除多用毛笔写楷书与行书外,暇时还在地上划字,又用大毛笔悬腕在方砖上写大字,练腕力。多听老师讲书法,又多看书画理论方面的书籍,每日都在很艰苦的条件下临习汉魏碑与正、行、草书并涉猎大小篆书与狂草,有时也练习国画。王遐举说,写碑帖,不能今天写这、明天写那,必须先把一种碑帖的面貌精神都体会了,再写别的。王遐举在隶书中以研习《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为主,逐渐临写几十种汉碑;写北魏的字,以写《张猛龙》、《李璧碑》为主,也逐渐广临了不少其它魏碑;写行草以颜鲁公的《祭姪文》、《争座位》为主,又临习王羲之、王献之、李邕、杨凝式等人的行草帖。王遐举以写隶书与行草为多,因此犹以隶书与行草享誉书坛。他的隶书结体稳重生动、遒劲别致,散发出了贯串古今的气概。他的行草,如行云流水、奇正相生,在行草中寓有一些汉魏碑的神韵。 王遐举的书法造诣之深、功底之厚,早已蜚声中外,众体俱备,素有“华夏明笔”、“京都书豪”的美称。“书法家必须有自己的风格。”这是王遐举的一贯观点。刻苦学习别人的碑帖,只能是为发展打下基础,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才是真正的目的。从王遐举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功底与不懈的追求,体现出一代书家丰富的笔墨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要成为真正的书法家,绝不能只埋头写字,还应当格外注意“字外功”的修养。王遐举在研习书法的同时,还广泛研究历史、文学、诗词、绘画、戏曲等姊妹艺术,并写过不少论文、诗词,他都把这些作为“字外功”。早在上世纪40年代,王遐举就在南方几省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览,当时有很多报纸曾先后介绍其书画艺术,影响颇为广泛。 “文革”后,王遐举又多次参加国内外的书画展览。其书画作品不仅多次见诸报刊,广为中国书画爱好者欢迎,而且远为西欧、北美、东南亚国家的爱好者欢迎。他的作品被中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收藏。1983年,王遐举曾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东渡日本,日本书法界在东京美术馆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双方进行了中日书法艺术交流。王遐举当场挥毫,神采飘逸的字体、刚劲雄浑的笔力得到日本友人的真情颂扬,增进了中日友谊。1988年,王遐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展出作品200幅。展出期间观者如云,一时成为书坛盛事。这些精品充分表现了他精湛的书画艺术技艺及深厚的历史、诗词等“字外”功底。1990年,日本创价学会授予王遐举“富士艺术奖”,以表彰其对书法艺术的杰出贡献。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先生得到王遐举的一幅字,对其书法艺术给予很高评价,并将王遐举的原作同他所撰的评论文章一并刊入报端。

        人生匆匆,一晃几十年,回想起自己孜孜以求的书法艺术,有两个人对我起过最大的影响,一是沙孟海大师,二就是王老。他们做人都有相像处,就是真善美,就是爱护学习的人。

 

(转自华夏艺术网)


首页   |  关于美术馆  |  艺术家  |  书画名作  |  展览  |  新闻动态  |  联系我们

电话:13906398808  13954221152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昌乐路1号乙-16
Copyright 版权所有 2022 青岛英德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10635号-2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