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地上的星空

作者:青岛英德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2-05-05 20:01:03

王魯湘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所以假人言之。

  人能言天地之美,在人有詩心。

  而人之有詩心,乃因他不願象動物般在天地逆旅中匆匆而遇。他要把玩生命。所以他駐足流連,仰觀俯察,澄懷靜觀,當心物相值而相取時,勃然感興,於是萬象旁出,山川遂代其以立言,身心中渺茫幽邃的獨喻之微,得以輕安拈出。一畫開闢鴻蒙,不言之天地由詩心朗照而豁然光明,天垂麗象,地鋪理形,動植皆文——藝術击破了宇宙萬古的寂瘳。
   
  郭怡孮的畫。正是中國詩心對自然的現代朗照。

  十多年前從印刷物上初識郭怡孮的畫,正值“山花紅爛漫”的年代剛剛結束,紅梅獨放,百花斂跡,藝苑凋零的慘景還歷歷在目,郭怡孮帶著他明麗潔雅的野花野草與不堪入材的荊棘灌木闖進了花鳥畫壇,用自然的素朴與清新,滌洗著玷污已久的人心靈境。
   
  轉眼悠悠十載,於北國古都始見郭怡孮。昔日觀畫會臆想其形貌氣質,必为一儒雅江南小生。待陡然見面前壁立一五尺男兒,方方正正、堂堂凜凜,實足一條山東好漢,大吃一驚。於是修正成見,增進認識,發現郭怡宗的畫以巨制為多。取景雖不離山隈水口,坡前河畔,結構卻取勢開張,大有天地東籬的空間內涵。我尤為贊同他對中國畫平面構成的理解:“採用夾縫裏做文章的辦法,大的構成上保持平面化,從局部深入進去構成層次。”他的許多從寫生中直接轉化而成的作品,意匠經營後,繁而不蕪,紛而不亂,氣勢從平面往四周擴張,花葉枝蔓的離披空隙處,常常見到精心的空間層次處理,把山野的環境往往寥寥數筆就交待出來了。應該說,這是郭怡孮的一大貢獻,他創造了一套足以經營巨幅花鳥的新程式。

  德國大哲學家康德說過:“對自然美抱有直接的興趣,永遠是心地善良的標誌。”而樂聖貝多芬在疾病纏身、行將就木時還對友人說:“我要在純正的大自然中重新恢復我的精神,澄清我的思慮。你今天打算幹嗎?你願同我一道去看看我那些始終不渝的朋友——蔥郁的灌木、高聳的大樹、青翠的樹枝和涼亭,以及那潺潺的流水麼?……在大自然中,沒有嫉妒,沒有爾虞我詐,也沒有不誠實”。當那些信奉上帝的西方人懷著敬畏、讚歎和感恩之情仰視頭上的星空時,有著濃厚泛神論傾向的中國人正懷著同樣的心情靜觀地上的星空——那些數也數不清的草木花卉。這種偉大的民胞物與、一切生命皆平等的博愛之心,至今仍令人感動得要流淚。

  郭怡孮的畫,沒有特別明顯的一已私情的寄託,這是他的畫同文人畫的根本區別。他的心中似乎總是一片明淨的天空,花不論貴賤,草不論枯榮,一樣有自己的星座,一樣星光燦爛。於是我們信步進入他的世界,徜徉流連,同林中枯藤、溪邊野草、山隈闲花悠然心會,燦然而笑,表裏俱澄澈。

 

(转自郭味蕖美术馆)


首页   |  关于美术馆  |  艺术家  |  书画名作  |  展览  |  新闻动态  |  联系我们

电话:13906398808  13954221152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昌乐路1号乙-16
Copyright 版权所有 2022 青岛英德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10635号-2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